卷首语
2016-08-01 18:14:37    来源:大酒店传媒

渔家姑娘在海边



对“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曲子有印象的人,一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生人。并不是说听这首曲子就是怀念旧时光的意思,也非怀旧就是老态。而是这曲子本身就很好听,曲调优美,节奏舒缓,听了就有不少美好的遐想。联想当年听这首歌时,六零后七零后那是都是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在耳边丝竹之声响起时,未免就会和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有少男少女的情愫,也有美好事物的向往。即便没有男女情事,这音乐联系的祖国大好河山,也不免让人潮湃往事。

 

海上,沙滩,渔家女。反射到今天就是三亚的海滩上。身着比基尼的少女们的背影,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音乐,今天的少年少女们则很少会因为听渔家姑娘在海边而心生遐想,感动不已。就像今天的年轻一代三十年之后也不可能懂那时的当代音乐为何让人感动。

 

音乐人自然也分不开时代的烙印。披头士创始人约翰·列侬的日裔妻子小野洋子成为那个时代音乐人的标志性话题,以至于Yoko竟然成了致使音乐人散伙女人的统称。因为洋子就是Yoko,而人们普遍认为披头士各奔东西就是因为Yoko这女人。

 

中国这近百年的音乐史,每个时代的烙印过于明显,以至于缺少真正的艺术内涵,人儿难以流传千古,最典型的莫过于文革时期的许多革命歌曲,如果领唱起来往往会令人侧目,因为政治动机明显,艺术元素有限。“渔家姑娘在海边”这样的曲子则是少之又少。当然诸如“红色娘子军”这样的音乐也是在文革前后出现的,不可不谓旷世之作,应该有流传下去的可能。

 

《容斋随笔》中有篇《苏子由诗》文,谈及苏辙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故人远方来,疑我何苦心。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苏东坡颇喜此诗,以为在人世间应有几百本流传,因为闲涕悠远。有超越语言文字的情怀蕴涵其中。这种文字,无论诗词歌赋,都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而流传久远。

 

类似“渔家姑娘在海边”美则美矣,但今天看不过是考证几十年前中国社会发展形态的一段音乐,绝难成为世代流传的绝唱。

 

为什么十七十八世纪的交响乐,离开了产生的土壤和时空,今天仍然可以让听众有所共鸣,激动不已。这是艺术无国界的标志,更是艺术真谛的表现。但愿中国的文化艺术也能有如此像李白的诗,辛弃疾的词,世代传唱而非一时涟漪。

 

 

大酒店2016年8月刊